这几年被疫情折磨得苦不堪言的牛老板,对未来似乎已经悲观起来了。最近,他对身边的朋友说:“活着就好,剩者为王。”
的确,这是一个优“剩”劣汰的时代,难怪牛老板求“剩”心切。虽然“剩”只是一个结果,并不代表“优”,理解为“活着”有些残酷,但只有“剩”才可能“优”。那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率先“剩”出呢,特别是在一个“所剩无几”的小行业?
某咨询公司的行业研报指出:“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助听器产量降至2402.4万个……”在助听器行业内,大家对助听器单位一般都称“台”,而行业外,助听器被称为“个”,可见在他们看来,助听器有多么不起眼。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助听器的“小”无法掩盖它是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的事实。然而,在平台上通过科普提高公众听力保健意识进而扩大公域流量显然是不够的。这就像一个巨大的水库,你需要建造一条引流的“红旗渠”,导入私域流量,把市场红利转变成你的盈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线上私域流量做得比较好的行业,如母婴、美妆、保健、零食……其特点是情感营销、服务延展性强、顾客复购率高。“小程序+公众号+微信群”的套路,让很多人相信:“所有行业都可以用私域再做一遍!”
目前助听器零售服务的新模式尚未成熟,传统模式还在承受上下游的双重压力,受到客流量冲击的已经不只是那些专业度不够的门店。过去,我们在专业和商业的两头夹板(也是短板)中生存,如果追求规模还要加上职业化管理这第三块短板。而现在,私域作为公司数字化资产,已经成为多数经营者的第四块短板。
我们也许可以这样理解,传统模式做的是线下私域。通过提高验配师专业服务的能力,将验配师的口碑转化为验配中心的口碑,通过口碑赢得流量。这方面,技术型经营者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过,从行业突围的角度看,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服务品牌化运营是两码事。
助听器行业的转型探索还在继续。传统医疗级和非传统消费级的整合,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或许我们可以从听力之旅的概念出发,发现一条成功的路。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
将经营产品从助听器扩张到助听,引入辅听、护听和健听等非传统产品,提高复购率便成为可能。在产品单价高、复购率低的传统市场和产品单价低、复购率高的非传统市场之间,找到内部引流的逻辑和模式,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私域流量运营工具,在当下“剩”者为王的时代,尤为关键。
从助听器制造端的“进口为王”到零售服务端的“剩者为王”,行业生态正在发生巨变。如果认为自己在做对的事,坚持就好了。